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七)| 从将军到大使——大使培训班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连载)
(一) “官帽”大楼里不为人知的外交事儿
(二) 周恩来的传人(上)
(三) 周恩来的传人(下)
(四) 从将军到大使——兵团首长
周总理悉心嘱托
“外交无小事”
梁烁参加了将军大使培训班。第一课少不了还得周总理亲自讲。他阐明了当前的国际形势、毛主席提出的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等等,还特别讲道:
“建国前我们的外交可以说是打游击战的,只接触过一些外国记者和美国的马歇尔等,不是全面的外交战。现在我们建国了,要打正规外交战,十分缺乏可以担任大使的人才,所以经毛主席批准,从军队和地方上调来一批人。
你们这一批同志,中央选了又选。你们脱了军装搞外交,是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在要代表国家,一切都要正规化,堂堂正正地打正规外交战。你们大多是到社会主义国家当大使,要多做友好工作。
梁烁同志你是到西欧当大使,那里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他们很快承认我们,表现了对我们友好,所以要争取团结他们。外交工作授权有限,要注意多请示汇报,一定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外交无小事,不可有任何粗心大意,有些事看起来小,但如果搞错会捅大娄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要组织学习驻在国语言,注意学习驻在国的长处。
为了使你们尽快适应从打武仗到打文仗的转变,特举办这个培训班,希望你们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学习,成为名副其实不辱使命的新中国的外交使节。”
系统学习 受益匪浅
名师授课 |参观展览
培训班先后请来了各方面的学者、专家讲课,如北京大学教授张奚若、王铁崖,人民大学教授何思敬、张志让及有关专家分别讲述国际法、外交史、领事条约、外交文书、国际法庭、联合国宪章、外交特权与豁免等等,还请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匈牙利驻华大使法朗柯、波兰驻华大使布尔金等外国大使介绍他们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使馆工作情况以及外交工作体会。
苏联和东欧国家大使作报告时,均由毛主席长子毛岸英当翻译。他除每句话直译外,还作详细的解释,使大家完全掌握其内容。毛岸英还给大使们讲他在苏联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和体会,使大家获益匪浅。
为配合培训,外交部还举办了外交文书展览,展品有:国书样本、颂词、照会、备忘录、会谈纪要、各种电报,还有递交国书、欢迎仪式、宴请、会客、男女外交官服装的照片。这些“洋玩意”过去谁也没见过,这次展览使大家大开眼界。一位大使说,“什么国书,原来就是我们出差要带的介绍信嘛!”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观摩递交国书
以小见大 |窗下学礼
培训班期间,正赶上一位社会主义国家驻华大使将向毛主席递交国书,消息灵通的将军们听到了,要求观摩。将军大使们只是听过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阎宝航讲解如何递交国书。他亲历过毛主席接受苏联大使罗申递交国书的过程,讲得十分详细和生动。但他们总感觉没有见过,课堂上讲的还只是理论上的东西,“百闻不如一见”,于是要求安排参观学习。他们都是身经百战,多次见过毛主席的人,什么要求都敢提,遇到这样的好机会哪能放过?
周总理认为这的确是个培训将军大使的好机会,所以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但不同意他们现场公开观看,只能设法偷着观摩。
毛主席接受国书的仪式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将军们事先“埋伏”在隔壁房子里,不许出声,通过在窗糊纸上掏个小洞观看。
周总理先走进来检查了一番,说:“洞口太大成窟窿了,容易被人发现,影响不好,用铅笔尖戳个小孔就可以了,靠近一点会看清楚的,这叫‘以小见大’ ‘窗下学礼’嘛。”培训班里的将军大使们就这样“大闺女上轿头一回”,观看了怎么递交国书。
“来了,来了!”有人从小孔里看到外宾走进大厅,就轻声说,将军们立即鸦雀无声,通过小孔观摩起来。
只见这位大使由周总理兼外长陪同走进勤政殿,在距毛主席三四步远时停住脚步立正,向毛主席深深一鞠躬,然后双手拿着国书,毕恭毕敬递呈过去。毛主席双手接过国书,这时中外记者的照相机闪烁,拍下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
大使后退两步,向毛主席致颂词。毛主席致答词后,与大使热烈握手。大使向毛主席介绍了参加仪式的随员,毛主席与之一一握手,合影留念,然后进行礼节性交谈。
将军们全神贯注,一眼不眨地观看,看大使怎样走路、怎样握手、怎样递交国书、怎样致颂词、怎样告别。他们不停地调整位置距离,变换视角,以便看得更清。有一位胆子大的将军大使偷偷藏身在大厅红木屏风后面,从折缝里瞧去,较之别人从小孔里看得开阔多了。
仪式结束客人一走,将军们就你一言我一语讲开了递交国书的经过。周总理送走客人后走过来,说:“你们观摩过了,但得提醒你们,刚才仪式中的程序和动作,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各国国情不同,呈递国书的礼仪规定也不尽相同。你们上任后,要向驻在国的礼宾部门虚心请教,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主席亲切接见
“将军当大使好”
接着周总理宣布了一个让大家兴奋不已的消息:“毛主席听说你们在这里观摩学礼,很高兴,要和你们见见面。”这帮将军大使立即以军人的速度迅速排成一行迎接。毛主席走过来依次与大家一一握手,并和大家亲切交谈。
周总理对毛主席说:“外交部挑的人要比其他部门条件高、更严格,政治上要绝对可靠,平均文化程度高,有的过去接触过外事。这是第一批从军队挑的要去当大使的高级将领。”
毛主席说:“将军当大使好,好在哪里?靠得住,我们放心,我们的大使不会跑掉。解放军历来是我们生长干部的地方,所以从部队把你们挑选来了,靠你们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新一代的外交队伍。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有人提出不懂外语,担心当不好大使。毛主席鼓励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确实很少,但也不能不派大使啊。暂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的。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么,但他们出使西域,非但能够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
一向强调学外语重要的周总理说:“你们出国后可以学习驻在国的语言,边学边干嘛。”毛主席点头赞同:“这样做有好处,只有懂得外语,才能阅读当地报纸,才能和外国朋友交谈,才能学习外国的长处,进一步做好外交工作。”
毛主席知道将军们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留恋得很,临走时作承诺说:“你们这些将军出国当大使,不算转业,可以保留军籍。”话音刚落,将军们个个眉开眼笑喜气洋洋,用劲鼓掌。
这次观摩和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使将军大使们兴奋了好多天,给他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
从战场到饭店
以史为鉴 |转变思想
轮到阎宝航自己给将军们讲课了,他就来个别出心裁,带他们到北京饭店,学习西餐的摆台及吃法。学吃西餐还真不容易,往日里得心应手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们,有的拿着小小的叉子、刀子不知所措,有的手忙脚乱把食物弄到了桌子上甚至翻了盘。有人苦笑着说:“这小小刀叉,比使用枪炮还费劲!”
将军们在纷纷抱怨西餐难吃的同时,还不无感到受气地说,到北京让他们住什么新华饭店,别扭得很,抽个烟都得十分小心,烟头不能乱扔,搞不好烧了地毯如何是好。
这也难怪将军们,他们长期驰骋在战场上,一向住的是营房、帐篷、破屋甚至露宿,睡的是地铺、门板、土炕,吃饭时抓起东西就往嘴里塞,起床时跳起来就走,这下可好,饭店里的这些高档玩意儿过去没有见过,一下子真有些消受不起,太不习惯了。
阎宝航听着将军们发牢骚,静静地只听不说。当他们没有什么可说时,就慢条斯理地说:“李鸿章都知道吧?我给大家讲几个他的故事。”
“知道知道,这家伙是跪着办外交,就知道签卖国条约。”将军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他处在那个朝代,不那样又当如何?其实他久经外交沙场,慈禧很难再找一个可以取代李鸿章去办外交的人了。就这么一个老道的李鸿章,初次出国出尽了洋相。”
将军们被阎宝航的话吸引住了,都想听听李鸿章到底出了什么洋相。
阎宝航说,1896年3月李鸿章带领45名随员自上海乘法轮赴欧,先出席莫斯科沙皇的加冕礼,继而访问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再渡海赴美,经加拿大、日本,于10月返抵天津。这趟欧美之行令这位在中国推行洋务已二三十年之久的大臣大开眼界,看到了真正的西洋景,感触很大,但也出了不少洋相。
在日本酒店房间住过后,他与随从因吸烟将地毡烧了几个洞,由中国使馆负责赔一笔钱了事。
有一次,李鸿章在当地一家一流的大酒店举行隆重的招待宴会,请的都是政界要员和社会名流。宴会结束后,李鸿章边拱手送客,边说道:“感谢诸位大驾光临,酒菜不好不成敬意,还请诸位贵客多多担待。”酒店老板听到十分不满,说:“我们的酒菜哪点不好?我们是世界一流的大酒店,举办过许多重大宴会,从未有人说不好的!”他要求李鸿章当场说个明白,弄得李鸿章尴尬无比。听了这些笑话,大家哈哈大笑。
阎宝航接着带领众人继续用西餐,边用餐边讲解。他说:“安排将军们住城里饭店,这其实是培训班的第一课,也是一种培训。将来你们到国外就要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中。你们以后对这些必须习惯起来,自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适应外国的生活习惯。”
将军大使们个个点头。
文字 / 青峰石 《外交纪实小说集》(小说)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元元
您可能喜欢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